今天(8月25日)是全國第五個殘疾預防日,今年的活動主題是“加強殘疾預防,促進全民健康”,這些殘疾預防核心知識,你掌握了嗎?
殘疾預防是針對常見的致殘原因,如遺傳、發育、外傷、疾病、環境、行為等危險因素,采取有效措施和方法,預防或減少致殘性疾病和傷害的發生,限制或逆轉由傷病而引起的殘疾,并在殘疾發生后防止殘疾轉變成為殘障。
我們身邊常見的致殘原因有三大類:一是遺傳和發育因素;二是環境和行為因素;三是傷害與疾病因素。這三類因素交叉作用,造成殘疾。
殘疾分為先天性殘疾和后天性殘疾。導致先天性殘疾的常見原因有近親婚育,遺傳因素,子宮內發育缺陷,父母有吸毒、吸煙、嗜酒等不良行為,妊娠期患某些疾病、服用不當藥物,生產中胎兒缺氧、損傷等。后天性殘疾也稱獲得性殘疾,導致后天性殘疾的因素主要有傳染性疾病和非傳染性疾病,如乙型腦炎、麻疹、糖尿病、高血壓、精神疾病等;意外傷害可以導致殘疾,如交通事故、工傷、輻射和其他傷害。
第一級預防是有效預防疾病和致殘性傷害的發生,需要通過免疫接種、咨詢及指導、預防性保健、選擇健康生活方式、重視合理行為及精神衛生、安全防護等措施得以實現。
第二級預防是防止疾病和傷害導致殘疾,需要通過早期篩查、定期檢查、控制危險因素、改變不良生活方式,早期醫療干預、早期康復治療等措施得以實現。
第三級預防是防止殘疾發生后出現更嚴重的殘障,需要通過康復訓練、輔助器具適配、康復咨詢,支持性醫療及適當的護理等措施得以實現。
第三級預防是即使殘疾了,也要想方設法不要造成障礙或減輕障礙。
在殘疾預防中,如果注意抓“早”就可以有效地避免殘疾的發生和發展。
一是做好一級預防。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,發展中國家引起殘疾的主要原因是營養不良、傳染病、圍產期保健差以及各種事故,這些原因造成的殘疾占全部殘疾病例的70%左右,可見抓好一級預防是多么重要。
二是早期發現。對于已發生的可能致殘的傷病,要盡早發現、盡早診斷、積極治療和訓練,盡量避免發生殘疾。
三是早期干預。殘疾一旦發生要早期進行康復治療,調動殘存的功能,盡可能不要造成障礙或盡可能減輕障礙程度,逐步提高患者生活、學習、工作及參與家庭和社會活動的能力。
人的一生都會經歷不同的年齡階段,每個家庭都有不同年齡階段的成員,所以殘疾預防應當結合年齡和殘疾性質以及殘疾高危因素,采取相應措施,其核心是終生預防殘疾,從我做起。
6.注意個人和環境衛生,遠離傳染源,及時全程接種國家免疫規劃疫苗。
7.保持心情愉悅,與他人和諧相處,發現心理異常及時尋求專業幫助。